承(五)
        走進《獅王、女巫、魔衣櫥》的人性處境
 



六、回歸人性深層的心靈渴求:

 

  其實納尼亞的故事只是很簡單的童話,連帶著改編後的電影也更加適合輕鬆
賞玩,何以需要這麼長篇大論地分析內在精神呢?

 

  對於路易斯來說,納尼亞的故事實在太簡單了,四個小孩子敢如此冒險是理
所當然的,他只要努力描述獅王代表的愛與救贖就夠了。然而,對西方兒童如此
簡單的觀念,在我們東方社會卻未必能詳細理解;因為牽涉到的是立足點徹底不
同的『因緣論』與『始終論』之巨大差異,我們理應習慣《臥虎藏龍》式的逍遙
美感,《魔戒》或《納尼亞傳奇》式的拯救意境如何能讓我們喜歡?結果很明顯
的,《魔戒》受到瘋狂喜歡,《納尼亞傳奇》至少也受到熱愛童話故事的大人與
孩子瘋狂喜歡;這就可以猜想是否是一個人性深層的心靈渴求之問題了。

 

  除了極少數例外,每一個人都需要具有價值感的心靈生活;逍遙意境的心靈
渴求與拯救意境的心靈渴求應該是平衡的,可惜社會往往會偏於一方。如果過份
走向逍遙意境,會導致個人與社會趨向偽善與虛無;過份走向拯救意境,會導致
社會與個人趨向恐怖主義的狂熱。在台灣以網路社會而論,PTT的歷次鄉民事件
可說是過份走向拯救意境的罕見事端;除此之外絕大部份的現實社會與網路社會
,我們往往受到無形的價值觀不平衡之壓迫:我們發現,這個社會徹底的高舉逍
遙意境而鄙視任何拯救意境。於是,流傳不絕的網路謠言徹底走向虛偽的騙局,
告訴我們千萬不要在車禍現場救人不然會被反咬肇事(真的有這麼白痴的法官嗎
?)、告訴我們每一個職業人都是存心騙錢所以越便宜越好(完全不需要尊重個
人的專業?)、告訴我們所有進行社會運動政治改革的人通通都是別有私心的假
仙(所以完全不要關心社會事務?)........

 

  於是,我們徹底揚棄任何一點一絲冒險式的體驗生活,甚至在網路社會這種
虛擬的安全環境也怯弱地放任詐欺與鬧場者之惡行;然後,被壓制過度的拯救心
靈通通轉化成瘋狂的政治意識型態發洩出來。

 

  對這種鮮明的拯救意境式電影有感動,會不會是另一種發洩內心拯救心靈需
要的管道?無論如何,納尼亞雖然只是童話,但是對於真誠面對自己內在拯救意
境心靈的大人們,卻也是釋放自己心靈渴求的一大契機。如果你對《魔戒》與
《納尼亞》有莫名的感動,或許,正因為它走進了你心中被壓抑的拯救意境。那
你不妨試試閱讀納尼亞全集,再加上路易斯的成熟之作《裸顏》;也不妨進階閱
讀到貝多芬的後期弦樂四重奏,或歌德的《浮士德》與杜斯妥也夫斯基的《卡拉
馬助夫兄弟們》;那麼,你可能發現一個全新的心靈世界。

(END)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ctufh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